冉而山劇場《路・Lalan》 讀劇行為工作坊
Langasan Theatre Lalan Play Reading Behavior Workshop
工作坊
10.6-11.3,每週日13:00-17:00(共5次,須全程參與)
桃園展演中心大排練室
★ 報名相關注意事項下載
公開呈現
11.3(Sun.)19:00
桃園展演中心大排練室
這是一趟非傳統讀劇的對話之旅。
《路・Lalan》是阿道・巴辣夫・冉而山曾出版的對話體長篇劇本。以珩豆為主敘事者,內容橫貫戰後的部落童年、離鄉勞動的都市漂流與失根,再到迴返神話、祭儀與大地,調動口傳、文獻及虛構,猶如一頁與島嶼命運深切交織的原住民生命史,承載著異質、混雜、剝離,以及阿美族的文化世界與宇宙秩序。
工作坊以《路・Lalan》為文本/文化媒介,嘗試開展讓每一位參與者從閱讀文本延伸至感受、思考、領略其中之人物性格與時代劇情,同時藉由阿美族的神話傳說、部落文化學習的補充敘述,以及行為藝術身體動能與物件意義的開發,最後延展為一齣屬於本次《路・Lalan》的「讀劇行為工作坊」與呈現。
誠心邀請對於「臺灣不同的土地與時空故事」有興趣的朋友,一起閱讀、對話與探索。
創作/製作團隊
冉而山劇場
成立於2012年,「冉而山」相應於臺灣原住民阿美族聖山—「Cilangasan」(奇冉而山)的文化地景。劇場團長阿道.巴辣夫做為大海嘯神話中遷往奇冉而山一支的氏族,懷抱文化使命,透過樂舞復振,維繫原住民族文化的細膩內涵。冉而山劇場不只是一個創作型劇場,也致力於創作、培力、研習、交流、教育多面向的層次,進而接近「藝術即生活」的實踐。
冉而山劇場根植於臺灣東部淨土—花蓮,正值全球化、觀光化如火如荼的第一現場。以行為藝術的概念展演,將排練場景從舞台、劇場拉到山裡、海邊、小溪、部落、森林,透過大自然的淘洗,以「環境劇場」為媒介,引發我們重回生命發生斷裂的當時當刻。透過一幕幕荒誕、蒼涼、滑稽、古怪、狷狂等看似無理可循的戲碼,我們將屬於行為藝術中,實驗性、概念性的表演形式「劇場化」(theaterize),「劇場化」後的場域,以演員集體的生命經驗為基礎,以身體、歌聲、儀式串起層層當代、神話與歷史的迴旋。
冉而山劇場立意打破表演藝術的階級和年齡層。我們的成員來自不同的領域:藝術家、工藝師、作家、文史工作者、工人、農夫、耆老、學生和小朋友;以及不同族群:原住民、平埔族、客、閩、漢人。有來自野地澎湃的呼喚,亦有都會區的飽滿活力,我們用生命和身體鼓動成一首首鮮明的詩歌。
主創人員
策畫暨劇本原作|阿道・巴辣夫・冉而山 Adaw Palaf Langasan
太巴塱部落阿美族人。遊走於原民展演與小劇場之間的領唱者。四十歲後受原舞者啟蒙而開始表演工作,經民眾劇場與行為藝術洗禮,一路至今。2012年回到太巴塱創立冉而山劇場,逐漸積累以神話傳說為文本,集體創作為方法的跨越性美學語彙;同時持續開創在部落的行為藝術場景,鼓動部落族人將文化底蘊轉化為藝術表現。
其文學作品及劇作被收入《台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選集》、《讀劇的十種方法:2003第一屆台灣國際讀劇節》,著有長篇劇本《路.Lanlan》。
協同策畫|李杰 marang aly
太巴塱部落阿美族,出生於宜蘭,因母親為文化工作者,從小接觸部落年祭,對於自身文化情有獨鍾。畢業於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族樂舞與藝術學士學位學程,現為IlaLan實驗場團長、冉而山劇場藝術行政。
劇場根源由儀式場域產出,從祭儀神話的寓意及語言蘊藏的多譯性,找尋身體與思想的連動表現,試圖透過社會現象與文化實踐的眼光,進行藝術創作的轉化與探問,緩慢地在實驗的路上……
製作群
策畫暨劇本原作|阿道・巴辣夫・冉而山 Adaw Palaf Langasan
協同策畫|李杰 marang al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