桃園鐵玫瑰藝術節
Taoyuan Iron Rose Festival
複象公場
LogIN:新南向

演出日期
11/05(六)、11/06(日)
11/12(六)、11/13(日)
演出場次
第一場:13:30-14:30
第二場:15:00-16:00
第三場:16:30-17:30
第四場:18:00-19:00
票價
550元
演出地點
中壢火車站周邊街區
集合地點
中壢中央公園舞台前廣場
(桃園市中壢區中央東路83號)
注意事項:
-
請配合演出現場防疫措施。
-
本節目為無固定空間之遊走式演出,建議輕裝前來參與。
-
請攜帶電力可支應1小時之智慧型手機與耳機,體驗過程中,需全程佩戴耳機並透過APP語音指示移動。
-
演出前15分鐘開放於集合點報到,建議準時,避免壓縮體驗時間。
-
行動不便人士如需協助,建議連絡演出單位確認演出內容與形式,經討論後再行購票。(聯絡人:複象公場0958-855-011)
《LogIN:新南向》源自於一位小說家想以東南亞移民工的日常生活為寫作靈感,於是來到中壢火車站,透過交友軟體募集到訪談對象,在資料收集與寫作的過程中,小說家意外發現中平商圈不同於日常的故事,究竟小說會如何發展呢?由觀眾來選擇!
本作品邀請觀眾透過「LogIN APP」扮演小說家,以科技互動與語音引導,結合文本遊走在中壢火車站周邊街區,帶領觀眾聆聽中壢獨一無二的地方故事。這些故事將成為線索,引領觀眾一步步找出事件的真相。過程中觀眾將接收到匿名的神秘訊息與語音留言,並選擇這些角色的命運。
-
關於LogIN計畫:
「LogIN計畫」透過居民的共同記憶作為文本發展基礎,使參與觀眾重塑在地的共同情感與連結。同時搭配現地景觀樣貌,以手機應用程式數位系統作為媒介讓劇場與地方,透過科技產生更多想像空間。
製作團隊

複象公場
複象公場於2014年創立,以劇場為形式,呈現在全球化的社會中人與人的關係。跨越不同思維,我們試圖讓劇場成為生活的折射,讓觀眾能以不同的視角,重新審視習以為常的現實。
2019年起,複象公場從《哈瓦那》舞蹈計畫出發,首次加入文獻考察,並定調為日後的創作模式。同年,複象公場也開啟了素人計畫,分別參與《我們在此出發》與製作《孩子》演出;2020年演出《大橋1988》再次以文獻以及田野考察的創作方法,結合手機應用程式,說出大橋頭被遺忘的舊故事。
導演|李承叡
現為複象公場藝術總監。
2016年編導創作《遠方》,並獲場館邀演巡迴中國、法國以及台灣各地。
同年導演作品《她最後的華麗》獲得牯嶺街小劇場年度演出提名,並至中國北京參與南鑼鼓巷戲劇節。
2019年開始與編舞者王珩合作「身體記事創作計畫」擔任戲劇構作,偕同創作《四季》、《跳針》、《我們在此出發!》。
並於2020年開始,參與結合科技與限地空間創作。而2021年參與創作街區劇場作品《大橋1988-自由年代》。

互動體驗設計|王珩
現為複象公場藝術總監。
個人參與許多的跨域作品創作,合作對象橫跨新媒體、視覺藝術與戲劇等藝術家。近年開始肢體田野計畫並編導肢體紀錄劇場。
作品包含2019年入選思劇場場地自主節目《我們在此出發!》,同年與複象公場一同編導青銀共演計畫《孩子》。2020受桃園傑出演藝團隊邀請之演出《跳針》並於2021年入選桃園綠洲計劃演出《四季》。

編劇|李承寯
現為複象公場團長。
以本土歷史、地緣政治以及都市經驗,嘗試編導不同形式的劇場作品。
編劇作品《她最後的華麗》受邀至北京南鑼鼓巷戲劇節演出。也曾受組合語言舞團邀請參與《嗚呼哀哉》創作計畫。2020開始嘗試結合科技與空間,以多元體感進行創作。
2021地方社造團隊大橋工舍邀請進行街區劇場創作《大橋1988-自由年代》,並且於12月受邀於C-LAB「玩聚場」創作《身體是我的構成》。

編劇|李承寯
導演|李承叡
互動體驗設計|王珩
數位程式技術|Urban Baker(張學民、劉威成、謝松廷)
iOS工程師|徐嘉駿
聲音設計|白象音造—劉子齊
空間道具設計|吳紫莖
平面設計|LUNBOCHILLA貳步柒仔
劇本編輯助理|李雨珊
演出場控|陳暄雅
社群研究顧問|杜彥穎
LogIN計畫共同發展|
複象公場、Urban Baker、白象音造、LUNBOCHILLA貳步柒仔、高翊愷